二子学奕 纪昌学射 南辕北辙
《国学经典:中华寓言故事》向孩子展示出中国历史的缩影,让孩子在经典的故事中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。从远古的阐顾到今天的眺望,经典的国学依旧熠熠闪光。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,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,几千年来广为流传。深刻的思想情感与内涵,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增长智慧,净化心灵。在这里,一篇篇精美的图文娓娓道来。回望经典,让昨天、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,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。本周末的小书僮国学小讲堂第七讲为您奉上三则中华寓言故事:百发百中买犬捕鼠其父善游,跟小僮一起学习吧!

1:百发百中
有一次,晋厉公攻伐郑国。楚共王出兵援郑,和晋军相遇于鄢陵(即所谓的“鄢陵之战”。鄢陵,今属河南省)。战斗中,晋将魏錡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。楚共王恨之入骨,就约养由基两枝箭,要他代为报仇。结果,养由基只用了一枝箭就把魏錡射死,而把另一支箭还给楚共王复命。
在楚共王时,还有一个善射的人,名叫潘党,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红心。养由基对他说:“这还不算本事,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,才算差不多了。”潘党不服,当即选定杨柳树上的三片叶子,并标明号数,叫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,顺序射去。养由基连射三箭,果然,第一箭中一号叶心,第二箭中二号叶心,第三箭中四号叶心,非常准确。

《史记》说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者也,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而百中”。
形容射箭技术的高明,因此叫做“百发百中”,也称“百步穿杨”。王琚的《射经》说:“其的(箭靶)始于一丈,百发百中,寸而加之(一寸一寸地增加距离),至于百步,亦百发百中,乃为术成。”
“百发百中”这句成语,今天常用来形容神枪手的射击技术,还可以用来比喻料事必中和谋事必成。
2:买犬捕鼠
让善于捕捉野兽的良狗去捕鼠,这是很荒唐的做法;对人才的压抑和埋没,就如同绑起良狗的后腿让它捕鼠一样。故事中的齐人是识狗的伯乐,他爱惜这只良狗,为它的才华被压抑和埋没而痛心,为邻居对它大材小用而难过。

3:其父善游
有个经过江边的人,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,小孩吓得直哭。这人问他原因,那人回答:“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。”
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,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?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,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。
推荐阅读: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网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