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是很喜欢动物的,它们纯粹,真实,与它们相处的时候,要比与人交往感觉更加自然。
因为人的复杂性,多多少少的,每个人都是在一张面具下生活的。

你要是问我,动物能有多通人性?那么,我想我的回答可能说服不了你,但是如果你看不《重返狼群》,我想你的心中依然有了答案。
它是一部纪录片,所以故事的真实显然是毋庸置疑的,它是纪实同名小说的电影化,由作者亲自录制,原本只是记录小狼格林的成长,不过在书出版后,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故事的真实,才选择整理上线。
所以这不是一部电影,这一部真实的,感人的故事。野生画家李微漪在一次草原上采风意外收养了狼王的孩子,将它带回城市养育,并取名为格林,但城市的生活无法为其提供自由,她最终选择带它重返狼群。
格林的身世是凄惨的,它的爸爸是狼王,它被人抓住的时候,为了挣脱束缚,咬断了自己的手,也没有逃出来,最终惨死在猎人的手上。
妈妈整晚整晚的来哀嚎,以此呼唤它的爱人,在苦苦等待没有结果后,它知道了爱人已经离去,便选择吃下带有毒药的肉,陪伴它一同前往那神圣的地方。

而它们的孩子大部分被猎人吃掉,留下能够存活的孩子微乎其微,李微漪得知此事后,匆匆找寻着它们的狼窝,最终找到了格林。
她将格林带回了城市,亲手将其养大。但是随着格林的成长,它的狼性开始散发,面对人类城市的生活,一匹狼的存在,对谁而言都是一种威胁。
所以李微漪将它带回草原,教它捕猎,也同时找寻着狼群。格林是非常聪明的,学东西很快就会,它不仅会赶羊入圈,过去在城市的生活里,还学会了使用遥控器,通过观看捕鱼的视频,就能学会抓鱼。
格林总是能预感即将到来的灾难,它撕咬着妈妈的衣服不让她去放羊,因为风雪将至。它拉着妈妈不让她前进,因为地面崎岖,会崴脚。
就好像它的周围有一片磁场一样,总是能感应到即将来临的伤害。
妈妈病重时,格林叼着自己猎捕的食物放在她面前,默默地守护着她,希望她能好起来,一起玩耍。

妈妈崴脚了,它竟然跑去牵了一匹马,带到她的面前,自己也在后面推动着妈妈,帮助她上马。
格林它总是能在细微之间照顾着妈妈。
深冬了,李微漪她们的存粮所剩无几,她只好去偷格林埋好的食物,留下了两块饼干作为交换,狼是护食的动物,在它们进食的时候,六亲不认,所以这是一场危险的尝试。
但是格林什么都知道,它当然晓得是妈妈拿走了自己的食物,但是它还是选择将食物继续埋在这里,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。
格林也是傻的,因为它是人类带大的,所以它不怕人,在面对恶意的牧民时,妈妈追赶着让它赶紧跑,它还回头看跌倒的妈妈,依依不舍。
格林它也会怕人,面对拿着打狗棒的人类,它会害怕,在妈妈离开的几天内,格林一直和狗一起玩耍,它学会了狗叫,好吃懒做和怕人。
狗怕人没什么,可它是狼。
这一次的经历也坚定了李微漪送它回狼群的想法,她带着格林深入狼山,历经千难万险,还差点死在草原上。
正是她这一份坚持和勇敢,感动了狼群,它们接纳了被人类带大的格林。而它离别时的两步一回头,一次次地揪着妈妈的心。以后再见一面是多么的艰难,他们谁都知道。
格林好傻,呼唤狼群的声音居然是狗叫声,还是妈妈带着它一起呼喊,才留住了狼群。

回到县里后,李微漪她们走访了当地卖狼牙的商店,面对那一颗颗狼牙和一张张头皮做成的衣服,她心软了后悔了,和亦风一起回到狼山。
她们打算带回格林,几经波折,终于看到了格林,也看见它被接纳的还算顺利。
她呼唤着格林,当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时,格林知道是妈妈来了,它奔向母亲,奔向她的怀抱。
其它的狼也驻足停留,等着格林和这次的分别。
一旁的亦风催促着她带回格林,但最终李微漪还是选择放手了,她知道自由是狼的天性,狼王为了自由能断骨,舍命。
目送着格林离开时,李微漪喊起了经常和格林一起唱的《传奇》,而远处的格林听到后,也跟着一起唱起,还是那个熟悉的声音,还是那个熟悉的变调。
曲终人散,何时再能相见!(该段视频,我放在了下一条消息上,极度催泪,请谨慎观看)
格林是属于大自然的,它的生死由天决定,不应该由人类控制,何况它也得到了禅师的祝福,所以它一定会平平安安的长大,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。
我想说,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,如果没有当初的人类猎杀,格林就不会孤身一个,狼的数量也不会一次次的减少。
动物比我们更真诚,它知道自己的归属,也知道自己的根。
(原著还有第二部,电影讲述的是第一部的故事,第二部更加虐心,讲述了李微漪她们突然听说格林被捕的消息后,前往若尔盖草原找寻格林的故事)
推荐阅读: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网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