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年间,北平有位张三爷,是盐业银行的董事、著名的收藏家,也是个京剧票友。
这天,三爷正在琉璃厂的书画摊前溜达,忽听一阵胡琴声,十分悲怆。
他心中好奇,顺着声音寻了过去,见一中年男人独坐小凳,正在自拉自唱《秦琼买马》。
三爷走近,发现地上摆了张纸,写着“画卖有缘人”几个瘦金大字,却不见要卖的画。
三爷没吭声儿,听中年人唱完一段后才问:
“先生,您卖的画呢?
”
不料,中年人却反问:
“您识画吗?
”三爷愣了一下说:
“略懂一二。
”中年人盯着他瞅了一会儿,说:
“请。
”他起身带着三爷进了身后的小楼。
两人进了二楼一间屋,里面一桌一床,别无他物。
床上躺个小孩,看样子在发烧。
中年人展开一幅绢本说:
“您瞧瞧。
”画面上仅一根墨竹、一丛兰花,是幅《君子图》,但没有落款。
三爷端详了片刻,问:
“您收藏的?
”中年人眼睛红了:
“三十年了,要不是……”
三爷又瞅了一眼小孩,忽然掏出一卷钱放在桌上:
“赶紧去给孩子瞧病吧。
”说完,他离开了小楼。
后来,三爷听人说,中年人叫梅自傲,靠给古玩铺记账谋生,为人孤高清傲,胡琴京戏都会,对书画也颇有眼力见儿。
半月后的一天,三爷路过琉璃厂,忽然想起梅自傲,便上小楼敲了几下门,却无人应声,一问隔壁才知道,今儿早上,梅自傲被侦缉队逮走了,据说是卖假画,被买主告了!
三爷心中“咯噔”一下,落在侦缉队手里,不死也得被扒层皮,于是他急忙赶到了侦缉队。
见到侦缉队长后,三爷说明来意,把一叠“联银券”塞进了他兜里。
队长立马眉开眼笑,忙说放人。
第二天早上,梅自傲便来谢恩了。
三爷还礼后问道:
“梅先生,您怎么被侦缉队给瞄上了?
”
梅自傲有些不好意思:
“说来惭愧,有个老乡在我那儿暂住,谁知他打着我的旗号,把一幅假画卖给了个二把刀。
二把刀找人鉴别后,告到了侦缉队。
得亏先生出手相救,请容我日后报答!
”
三爷连忙摆手:
“区区小事,不足挂齿。
”梅自傲却十分较真,追问花了多少钱,三爺笑而不答。
梅自傲无奈之下,隔天送来一个信封,三爷打开一瞅,里面竟是梅自傲写的借据,其中包括了上次给孩子治病的钱。
不久之后,梅自傲忽然找上门来,说他得到一个信儿,有人想卖李白题款的《上阳台帖》,问三爷想不想收藏。
三爷大喜,两人立马赶到卖主家中。
见到字帖后,三爷爱不释手,卖主见状说:
“日本人出五万,您要是出价比他们高,就匀给您。
”
要价过高,三爷听后没有言语,梅自傲却厉声质问卖主:
“身为炎黄子孙,却见利忘义,要把传世墨宝卖给日本人,你想被后世唾骂吗?
”卖主无言以对,最后同意三万元转手。
回来后,三爷请来书画界名流鉴赏《上阳台帖》,不料,有人说是李白真迹,有人说是宋人伪作,莫衷一是。
三爷心里犯起了嘀咕,梅自傲却力排众议:
“据梅某所知,这是唯一传世至今的李白题款之作。
我们收藏,藏的是文化价值,真真假假,难道就这么重要吗?
”
三爷如醍醐灌顶,连连点头。
后经专家多次鉴定,《上阳台帖》确为李白真迹。
自此,但凡三爷遇到真伪难辨的字画,都要请梅自傲掌眼,事后酬谢时,却均被他谢绝。
三爷知道梅自傲过得清苦,隔一段日子,就打发管家暗中送去一袋白面。
次日,他一准儿会收到梅自傲送来的借据。
时间长了,三爷的抽屉里多出了十几张借据。
半年后的一天,梅自傲看到报纸上一则新闻,说张三爷去上海核查账目,却遭到绑架,被勒索200根金条!
梅自傲心急如焚,立马乘船赶到上海。
见到张夫人后他才知道,三爷把几乎全部的积蓄都用来买了藏品,就连20根金条一时也难以凑齐。
梅自傲急道:
“这可怎么办啊?
”
张夫人说:
“绑匪送来口信,只要老爷交出《上阳台帖》,就答应放人。
我想去劝劝他。
”梅自傲却断然摇头:
“三爷绝不会答应!
”
不出梅自傲所料,三爷一口回绝了夫人的劝说。
张夫人和梅自傲只能干着急,一点辙也没有。
这天早上,梅自傲对张夫人说出去一趟,就匆匆离开了,到了傍晚也没回来。
张夫人正着急,一个用人跑来说:
“夫人,梅先生被极司菲尔路76号的汉奸打死啦!
”
张夫人大吃一惊,急忙赶到极司菲尔路,见梅自傲一动不动地躺在血泊中。
她吓坏了,慌忙把梅自傲送到医院,抢救了过来。
后来,在金融界人士的斡旋下,绑匪收了20根金条,把三爷放了出来。
三爷听说梅自傲重伤的消息后,立马赶到医院看望。
梅自傲不好意思地看着三爷:
“真对不住,原本是来帮忙救您,结果一听绑匪想讹《上阳台帖》,明摆着背后是日本人,我一来气儿,写了一沓子声讨书到76号门口发,谁知那帮汉奸狗急跳墙,对我下了狠手。
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……”
三爷紧握住梅自傲的手:
“自傲,您是唯一赴沪来看我的人,我已感激不尽,怎么会怪您呢?
”
一个月后,梅自傲痊愈出院,右腿却瘸了。
回京后,大伙儿前来探望三爷,梅自傲高兴之余,唱了一段《霸王别姬》助兴。
第二天上午,等三爷醒来后,夫人递来一个信封:
“老爷,梅先生离开了。
”
三爷打开信封一瞅,是两张便笺和借据。
便笺上写道:
三爷,原谅我不辞而别。
珍重!
借据则是梅自傲在上海住院期间的全部开销。
三爷想起昨晚他唱的京剧,慨然长叹:
“这个自傲啊!
”
后面几年中,百姓生活困苦不堪。
三爷十分挂念梅自傲,多次托人打听,却始终杳无音信。
一天傍晚,梅自傲的独子小梅突然寻上门来,见着三爷后,“扑通”一跪哭了起来:
“叔,我爹他……走了。
”
三爷大吃一惊,一问才知道,梅自傲搬到了天桥住。
半个月前,他不小心染了风寒,无钱医治,再加上饥饿体虚,不幸离世。
三爷追问:
“为啥不来找我啊?
”小梅哽咽着回答:
“我爹说,您也不宽裕,不能再给您添麻烦了。
”三爷心痛不已,让夫人拿出一些现钱,让小梅先去买棺材,他明天一早就过去。
第二天,三爷来到天桥,发现梅家一贫如洗。
望着梅自傲的灵牌,他心中凄凉,不由得叫了声“自傲啊——”,就唱起了《卧龙吊孝》。
唱着唱着,他忽然掏出一卷纸条,一条条地放进火盆里烧。
一旁的小梅发现,那竟是爹写的借据,他急忙抓住三爷的手:
“叔,这借据烧不得啊!
”三爷却不理,把剩余的借据全扔进盆里,瞬间化为灰烬……
办完丧事后,小梅拿出一个画盒:
“叔,我爹临走前,叮嘱我把这画送给您,留个念想。
”
三爷接了过来,回家后打开画,发现竟是那幅《君子图》。
他十分纳闷,依自傲的眼力,绝不会收藏一幅无名之作,这究竟是谁的画呢?
北平光复后,三爷特意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鉴定。
专家仔细看完后,一脸惊喜地指着画中的兰花:
“您仔细瞧瞧这儿。
”三爷拿放大镜一瞧,终于发现兰花丛中隐隐现出俩字:
范宽。
三爷立马坐车直奔天桥,想把画还给小梅,谁知早已人去屋空。
回来后,他看着这幅稀世名画,不由得泪流满面……
推荐阅读:
徐州秋天的童话:那年,王陵路还不是最美;鼓楼电影院为什么叫做“立体”;权谨牌坊还在统一街……
中国古代寓言故事—— 38 千里马
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叶公好龙